发布时间:2022-09-02 编辑: 来源:沈阳第一监狱 字体: 大 中 小
在守护祖国平安的战线上,有这样一群年轻人。他们身处高墙、播种希望;他们甘于平凡、守望无声,他们用忠诚践行初心与使命,他们用奉献书写青春的华章。他们是铁骨铮铮、捍卫一方净土的“守夜人”,他们是枕戈待旦、不计个人荣辱的身边人。
当白昼褪去热闹的繁华,他们披着夜幕走上工作岗位,当晨曦点亮黑暗的寂静,他们又载着疲惫留下安宁。值守室内不眠的灯,监控屏前不倦的双眼,是值班员久久不变的陪伴。每一分钟的巡视,每一夜晚的坚守,是夜岗值班员日复一日的工作内涵。
深夜,有罪犯在床铺上辗转反侧,似乎尚未入眠,看似寻常的行为和一闪而过的画面,却逃不过民警敏锐的双眼。那是一双布满血丝的、用无数个不眠之夜磨砺出的,可以洞察一切的“火眼金睛”!值班员迅速切换镜头,锁定目标罪犯:只见该犯神色慌张,状态异常,正试图实施违纪行为……“必须立即阻止他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!”关键之时,值班员身随心动,立即拿起电话,声音急促但字字清晰:“报告指挥中心,某室发现异常,请立即处置!”接到报告后,相关部门闻令而动,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突机制,制止了违纪罪犯。正是由于发现及时,处置果断,一起安全隐患得以消除。
疫情原因,刑释人员无缝对接工作尤显艰辛。张某,户籍地黑龙江省,居住地沈阳市,属于人户分离的释放人员。早在其释放之前,监狱已十数次地与相关方沟通,最终协商由监狱民警将其送回至黑龙江省某县。山高路远,疫情变幻无常,为确保绝对安全,监狱党委周密部署,送返小组于张某释放当日启程,沿鹤大高速一路北上,迎疫而行。
疫情带来的紧张、刑释回家的激动、对前路的迷惘使张某心绪不宁。他紧绷着脸局促地望向车窗外。“怎么了?有些紧张?”“不要紧,我们已经安排妥当,等下见到家人你就踏实了。”路上,民警一面不断给予张某言语鼓励,鼓足他回归社会的信心,一方面,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。民警们经过1000余公里的路程,九个小时的奔波,克服了疫区对接,联络不畅等困难,当车辆终于抵达目的地的时候,不善言辞的张某含着泪真诚地说:“谢谢警官对我的关照和保护,今后我一定好好做人做事,不会再给政府和社会添乱。”迢递千里路、一路送温情。民警用真心和努力铺就了刑释人员的归家之路!为疫情防控攻坚、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!
恪尽职守,义无反顾,无数青年监狱民警面对疫情,砥砺前行。“爸爸,楼下的杏树都开花了,你怎么还不回来?记得你出发那天院子里还有我们俩堆的雪人呢,我还以为,你会在雪人融化之前就回来呢!”这是年幼的儿子写给连续封闭执勤百余天的爸爸的信。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念与期盼。这些奋战在监管一线的年轻身影,在罪犯眼中是老师,是医生,是罪犯重获新生的领路人,但在家人眼中,他们是那遥不可及,分久离多、期盼已久的爱。他们是父亲,是儿子,是监狱人民警察,也是构建平安辽宁的中流砥柱。在坚守岗位,封闭执勤的日子里,青年民警中有的身为独生子女,父母病重不能床前尽孝;有的来自双警家庭,孩子年幼不能及时照料。但这些却没有动摇他们坚守岗位的决心,面对祖国的召唤他们选择时刻冲锋在前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,职业选择也有差异,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、人民的大我之中,与时代同步伐、与人民共命运,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、升华人生境界。”
青春从来不是只有一种颜色,选择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,就注定要将青春涂上神圣的藏蓝。让我们一起,以梦为帆,青春作桨,立足岗位,勇于担当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勇毅前行,以奋斗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!
(文/王彦文 李巍)